在泉州五台寺的清幽环境中,联合国和平使者林常德的书法题刻熠熠生辉,宛如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镶嵌于寺庙的建筑与景观之中。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精湛的书法技艺,更与佛教文化深度交融,为寺庙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寺名题刻:“五台禅寺”
“五台禅寺”四字作为寺庙的标识性题刻,承载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林常德先生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赋予这四个字雄浑大气的气质。字体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笔画粗壮有力,起笔收笔间尽显功力。“五”字横画平稳舒展,竖画挺拔刚劲,转折处干净利落,展现出果敢的气势;“台”字上半部分紧凑,下半部分开阔,呈现出一种稳健的态势;“禅”字笔画繁多,但布局合理,疏密得当,每一笔都蕴含着书写者的专注与虔诚;“寺”字简洁明了,却不失庄重之感。整体来看,这四个字的题刻与五台寺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远远望去,便觉一股庄严之气扑面而来,瞬间将寺庙的神圣氛围烘托而出,使到访者未入寺门,便已心生敬畏。
匾额题刻:“善爱明珠”
“善爱明珠”四字所蕴含的佛教文化内涵深刻而美好。在佛教理念中,善与爱是修行的重要根基,如同明珠般珍贵,能照亮众生的心灵之路。林常德先生在书写这四个字时,笔锋流转间尽显飘逸灵动之态。“善”字的笔画柔美流畅,仿佛在诉说着慈悲与善良的温和力量;“爱”字结构紧凑,却不失活泼,恰似人间真挚情感的凝聚;“明”字的日字旁笔画规整,月字旁则略带弧度,一刚一柔,相互映衬,寓意着光明驱散黑暗;“珠”字圆润饱满,每一笔画都似精心雕琢,象征着这颗“善爱明珠”的珍贵无瑕。整个匾额的书法作品,以其灵动的风格,将佛教所倡导的善爱理念形象地展现出来,让观者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体悟到其中蕴含的慈悲精神,宛如一道柔和的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田。
祝福题刻:“越来越好”
“越来越好”四字简洁而富有力量,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美好祝愿。林常德先生运用独特的书法风格,使这四个字充满了动感与活力。字体大小错落有致,笔画粗细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越”字的走之底笔画飘逸流畅,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仿佛寓意着人生道路在不断前行中越来越顺畅;“来”字的撇捺舒展大气,如同张开的双臂,迎接美好的未来;两个“好”字,前一个端庄秀丽,后一个活泼灵动,体现出变化之美。这四个字的题刻,以一种简洁明快的方式,将对生活、对修行者的美好期许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寺庙增添了一份温暖而积极的氛围,让每一位看到它的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心生希望。
山门对联题刻
一、“五峰松茂千光慧日耀云海,台顶梅香万德月明辉坛场。”
这副对联从书法艺术特色来看,字体雄浑大气,笔画刚健有力,与寺庙山门的庄严气势相匹配。在笔法上,起笔藏锋,收笔稳健,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力。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自然流畅,如“五峰”的“五”字起笔厚重,与“峰”字的灵动笔画相互映衬,使整个词语富有节奏感。从文化内涵与意境营造方面,上联描绘了五台山上松树繁茂,阳光照耀云海的壮丽景象,“千光慧日”寓意着佛法的智慧如同太阳般光辉灿烂,照亮众生前行的道路;下联则展现了台顶梅花飘香,明月辉映坛场的清幽意境,“万德月明”象征着修行者积累的无量功德如同明月般皎洁。整副对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佛教的智慧与功德理念,将五台寺所处的优美环境与佛教的神圣庄严完美结合,使观者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佛法智慧与宁静祥和的世界之中。
二、“智修清净元音般若庄严地,慧行无边来问菩提解脱因。”
此对联在书法风格上,呈现出一种清秀典雅的气质。笔画细腻流畅,线条富有弹性,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在结构处理上,每个字都疏密得当,重心平稳,展现出书写者高超的驾驭能力。从佛教哲学思想的传达角度来看,上联强调通过智慧修行,达到内心的清净,“元音般若”代表着佛法的真谛,表明五台寺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庄严的修行之地;下联则突出以智慧践行,不断探寻菩提解脱的因由,鼓励修行者在无边的修行道路上积极进取。这副对联以其深刻的佛教哲理,为寺庙的修行氛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让每一位踏入山门的修行者和游客,都能在品味书法之美的同时,受到佛法智慧的启迪,引发对人生修行的深刻思考。
林常德先生在泉州五台寺的这些书法题刻作品,是书法艺术与佛教文化完美融合的典范。它们不仅以精湛的书法技艺装点了寺庙的建筑与景观,更通过蕴含其中的佛教文化内涵,为寺庙营造出独特的精神氛围,让人们在欣赏书法之美的过程中,领略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艺术与宗教相互交融所产生的无穷魅力。这些作品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艺术与宗教信仰,成为五台寺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姚三宁)
责编:郭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