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名山龙虎山的核心区域龙虎山镇龙虎村,氤氲的道韵滋养着一方水土,也孕育出一位致力于道教传承与道医济世的践行者 —— 周罗金道长。俗名周金平的他,自年少起便沉浸在浓厚的道教氛围中,那缕萦绕在龙虎山山间的道音,悄然为他的人生铺就了一条与道同行的道路。

年少时期,周罗金道长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如同破土的春笋,蓬勃生长。他扎根龙虎山这片道教圣地,在高道大德的指引下,一头扎进道教经典的浩瀚海洋。从基础的道教仪轨,到深邃的义理阐释,他像一块干涸的海绵,不知疲倦地汲取知识。为了让修行之路更加宽广,他毅然踏上云游四海的征程。名山大川间的道观,成为他的修行课堂,与各地修行者的交流切磋,让他博采众长,修行体悟日益深厚。凭借着对道的坚定信念和超乎常人的毅力,他逐步成长为道教界备受敬重的法师。

2025 年 1 月,一场庄重的纳徒仪式在周罗金道长工作室举行。周罗金道长正式接纳麻三河为弟子,在向张道陵祖师虔诚叩拜后,他以严谨细致的态度,手把手教导弟子基本仪轨,每一个动作、每一处细节都耐心指导。这场仪式,不仅是师徒关系的确立,更是道教传承使命的郑重交接,彰显出他对道教传承的重视与担当。

在道教领域,周罗金道长的成就熠熠生辉。作为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高功法师,他在道教仪式方面堪称大家。主持大型斋醮法事活动时,他一招一式皆遵循古法,法事现场庄严神圣、规范有序,仿佛将信众带入与神灵沟通的奇妙境界,为他们祈福禳灾,传播道教的神圣力量,在全国道教界声名远扬。此外,他还是龙虎山周道院的创始人。从选址布局到功能规划,他倾注无数心血,矢志要将周道院打造成传承道教文化、开展宗教活动、培养道教人才的重要阵地。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藏经阁、讲经堂、修行室等完备的功能区域,为道教研习与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在道家符箓技艺领域,周罗金道长同样造诣非凡。符箓作为道教沟通神灵、祈福禳灾的重要载体,他深谙其道,认为符箓是天地灵气、神灵意志与书写者意念的融合。绘制符箓时,他极为讲究,必先通过沐浴、焚香、斋戒等仪式净化身心,而后在清净环境中,以朱砂为墨,黄纸或丝绸为载体,全神贯注运笔。笔下线条流畅苍劲,符文转折严格遵循古法,又融入个人修行感悟,绘制出的符箓形态精美,气场强大,被信众奉为珍宝。在实际应用中,他的符箓效果显著,无论是驱邪避凶、消灾解难,还是增强法事活动效果,都备受认可。同时,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符箓绘制技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符箓文化传承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作为高级道医师,周罗金道长将道教理念与传统医学完美融合,形成独特的道医诊疗体系。他擅长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等多种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成绩斐然。许多患者慕名而来,经他诊治后病情显著改善,其道医医术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为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

“顺应自然、和谐共生” 是周罗金道长秉持的道教核心思想。他始终强调人与自然相互尊重、依存,倡导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亲近自然,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培养平和豁达的心境。在道教文化传承上,他坚信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鼓励年轻一代深入学习经典,领悟精髓,同时结合时代需求创新传播方式,让古老的道教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活力。

从求道少年到道教大家,从符箓大师到道医圣手,周罗金道长用一生践行着对道的信仰与追求。他以传承为己任,以济世为使命,在道教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更多人照亮了通往道的方向。(姚三宁)
责编:郭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