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大师论坛 >> 文章内容

磁山是华夏孝道之源——论八千多年前磁山先民的信仰崇拜

[日期:2021-03-26]   来源:中华风水报  作者:张海江   [字体: ]

磁山文化,是一种以筒形直壁盂和鸟头形支脚为特征的考古学文化,大体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阶段,分布于太行山东麓的冀南豫北地区,因最早发现于武安市磁山遗址而得名。

磁山是华夏孝道之源——论八千多年前磁山先民的信仰崇拜

磁山遗址,位于磁山村东1公里处南洺河北岸的滨河台地上,北距武安城区16公里,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72年兴修水利时发现,1976年以来经多次发掘,揭露面积约7000多平方米,发现有房基、灰坑及成批的粮食窖穴等,出土陶器、石器、骨蚌器等文物5000余件,还发现大量走兽、飞禽、鱼蚌、家畜、家禽和黍、粟、榛子、小叶朴、碳化胡桃等动植物标本。经测定其年代最早达8000年以上。其中原始农业、饲养业和地下储粮技术的发明,尤其农作物黍、粟和家鸡遗骸的发现,堪称远古时期的震世绝响,在我国乃至世界文明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1988年1月13日,磁山文化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山是华夏孝道之源——论八千多年前磁山先民的信仰崇拜

原始自然崇拜大概产生于农业文明之后。由于从事农业生产,人与自然界就产生了更为密切和广泛关系。自然崇拜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定期举行宗教节日和祭祀。遗址中不仅发现有“卵石面”,部分粮食窖穴底部或填土内部发现有整体放置或分隔排列的家畜遗骸,而且还发现以石磨盘、磨棒、斧、铲和陶盂、支脚、三足钵、小口壶等器物成组伴出的特殊遗迹,据考古工作者推测,这是一种与原始宗教信仰有关的祭祀活动遗迹。

磁山是华夏孝道之源——论八千多年前磁山先民的信仰崇拜

图腾是原始人类在超现实理念的驱使下,极力寻求精神寄托,企图求助于一种超自然的神灵保护自己结果。此外,遗物中支脚的鸟头状造型,可能与原始图腾崇拜,也就是将凤鸟作为本氏族的祖先和标志加以崇拜有关。

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观念。据有关专家研究,遗址中一处以“卵石面”为中心的遗迹,就是用来祭祀“地母”或“谷神”的我国最早的“祭坛”;部分窖穴内成堆放置猪、狗遗骸的遗迹,是用来祭祀“仓神”的宗教遗存。

图腾,属印第安语,意为“亲族”,认为是本氏族的先祖或保护神。遗址中数量众多的鸟头形支脚是唯一以动物形象为原型而创作的,体现了人们对鸟类的特殊情感与偏爱,可能还与磁山先民将“鸟”作为本氏族图腾崇拜有关

磁山是华夏孝道之源——论八千多年前磁山先民的信仰崇拜

灵魂崇拜是较原始的宗教观念,安葬死者并祭奠亡灵是其典型表现形式。磁山遗址至今未发现墓葬,却发现较多以磨盘、磨棒、盂和支脚等器物集中放置的“组合物”遗迹,有关学者推测,这是一种与灵魂崇拜相关的祭祀遗存。

在磁山文化遗址中同时发现了石磨盘等器物组合排放在一起的组合物,这些组合物总计达百组以上。其主要器类包括有石磨盘、石墨棒、石斧、石铲及陶盂、支脚、三足钵、小口壶、深腹罐、圈足罐等。从这些组合物的出土情况来看,其分布范围之大,数量之多,排列之密集,都说明构成这种遗迹的活动是频繁的。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之外,最重要的只能是宗教活动了。关于这些组合物的性质,有关考古学者认为倒像是按照一定的思想意识和习惯格式特意加工而成的。因此认为它不可能是一般的生产遗迹和生活遗迹,而是某种原始的宗教活动遗迹。有可能是对灵魂的崇拜。磁山人对氏族内有威望而死去的长者,在一定的时间内举行祭祀活动,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也许他们只能将最主要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等作为祭品。组合物很可能便是这些祭祀活动所留下的遗迹和遗物。磁山遗址“组合物”等遗迹中,可以看出磁山先民对长者,先人的崇拜。磁山,华夏孝道之源。(张海江)

值班:周凯文 审核:姚逸宁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